炎炎夏日,热得人满心焦躁,却有一部雪片带着凉爽而来。它真实记录了中华大地上西北、东北地区雪中狩猎的情景,送来一片清凉的同时,也让人看得欲罢不能,着实让人上头。《传承》团队历时2年倾情打造,90分钟4K超高清纪录电影《雪猎》,中国版的“荒野猎人”,自然而生,向心而活,纯电影画质 5.1全景环绕声。这就是8月5日20:40在CCTV4K超高清频道播出的纪录片电影《雪猎》。 帕米尔高原的猎鹰 帕米尔高原最西端,新疆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,被誉为中国的“猎鹰之乡”。这里诞生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。几乎家家悟得养鹰之趣,户户通晓捕鹰之法。对每一个柯尔克孜族男子来说,拥有一只属于自己的、被自己驯化的鹰,更如同获得了英雄的徽章。在天为鹰,在地为马。对他们来说,没有猎鹰的人生根本不值得一过。为了保护幼鹰能够安然度过大雪季节,库尔马西带着儿子和侄子来到80公里以外的托什干河谷,仅靠一根绳子绑在腰间,在峭壁上徒手攀岩寻找鹰巢。今天,库尔马西要把手中的第八只猎鹰放归大自然。按照柯尔克孜族人的铁律,猎鹰驯养到三岁之后就必须放归野外,以此保留猎鹰野性并维持种群数量。这是来自荒野的约定,千百年来柯尔克孜人从未失约。 黑龙江的雪中猎手 而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黑河地区,生存着中国最后的狩猎民族。这里冰雪连天,人迹罕至。曾经,鄂伦春猎手们深入山林,猎取野兽,以保证生产所需。如今,虽不再以打猎为生,但狩猎文化依然流淌在鄂伦春族人的血液里。由于近来发现野猪频繁出没伤人,青年传承人吴楠和伙伴们拾起猎枪,走向了雪原深处。猎捕野兽听起来“酷炫”,实则万分凶险。正式狩猎之前,先要备好猎狗、干粮、行囊,做好在天寒地冻的山林里待上好几天的准备。为了确保自身安全,猎人需要反复校抢和演练,对野兽必须一击即中。在每一次狩猎活动之中,鄂伦春人更会谨记“贪婪万万不可”,他们从不滥杀动物,不破坏生态,也不打成双成对和尚在繁殖期的动物,在他们看来,猎民和野兽都是山里的一份子,应虔诚敬拜,感恩山神的赐予。一名出色的鄂伦春猎手,要学会看山形、辩风向,掌握各种动物的气味,通过观察雪地上留下的足印,进行跟踪和围堵。有时,在山里骑马寻兽,一走就要整整一两天。如果学不会观察的本领,就很容易迷失在林海雪原之中。山野之间,危险无处不在。就在追踪野猪的时候,猎人们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,跑在最前面的猎狗被野猪挑伤了。在东北的山林中,猎人们中间流传着“一猪二熊三老虎”的说法。暴怒的公野猪,比熊和老虎还要凶猛,可以轻易把猎狗肠腹挑破,甚至能撞倒碗口粗的大树。猎狗是猎人极为重要的伙伴,从来不可缺少。猎狗被挑伤,猎人们只好停止追踪野猪,返回营地为猎狗疗伤。 第二天,猎人们重整旗鼓,继续追踪野猪。很快,他们再次发现了野猪的踪迹。今年40岁的吴楠,14岁学会骑马,17岁学习开枪,20岁打到过第一只狍子。他知道,打猎的第一步,就是学会观察。此时,他们必须判断风向,不让野猪从上风中嗅出危险的气息。寻找野猪的踪迹,撒一撮碎毛判断风向。林中纵马疾行,跟着野猪的足迹,终于发现猎物。狗群围追堵截野猪,猎人们举枪捕猎。对千百年来生活在林海雪原之上的柯尔克孜族人和鄂伦春族人来说,雪是他们的家园,兽是他们的伙伴;他们传承的是捕鹰和狩猎的古老传统技艺,这是在恶劣环境中所锤炼出的坚韧与勇敢,更是敬畏自然的人生信仰和守护山林的责任担当。
购买主题
已有 7 人购买
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30 记录币 才能浏览
|
相关帖子
第一记录社区汇集了大量优秀经典纪录片,集纳国内地方台、BBC、国家地理、美国历史频道、NHK等各具特色的高清正版纪录片资源,是国内纪录片资源较为丰富的视频下载网站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