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上注册,下载更多资源!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我要注册
x
节目第一季50集,每集5分钟。
( Z& v3 h3 }# m# Q5 _
8 a2 o* a W+ M7 j8 l& D
◎片 名 红色烙印——革命文物的故事
$ a+ w6 L$ G$ b* I( U4 H( E9 [; g◎年 代 2022
: m% {! f, c$ f7 Q7 w4 g6 q◎产 地 中国大陆' G4 @9 I/ {- {/ o6 [
◎类 别 纪录片
* S: [+ E: v k/ Z◎语 言 汉语普通话0 ?+ @# K+ t, \ v- s* s- c; U: ~
◎上映日期 2022-08-16(中国大陆)$ E* S5 ~9 q! W# C. u, |
◎豆瓣链接 https://movie.douban.com/subject/36118295/
6 G. i- I: ]3 U/ q5 k; _◎单集片长 5
6 s5 O2 H6 Z: z) B5 g◎集 数 50
+ `0 i4 C2 Y- S, T◎简 介4 ^1 V( J, _! k2 B0 _5 F
300集纪录片《红色烙印——革命文物的故事》已于16日在CCTV-10、CCTV-12晚间黄金时段首播,据悉,该片将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生动细节和红色故事。! I( y; j/ T6 t3 T* U9 W! I/ i
《红色烙印——革命文物的故事》一共300集,第一季100集,每集5分钟。该片将镜头聚焦革命文物,再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筚路蓝缕、百折不挠、持续奋斗的光辉历程,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梦想和追求、情怀和担当、牺牲和奉献。据介绍,《红色烙印——革命文物的故事》创新运用“5G+4K/8K+AI”科技创新成果,以全新视角实现全新表达,让文物“发声”、让历史“说话”。' J2 Y' x; W+ H) x# z& r
6 o2 I) {% o! H4 J4 ~9 m6 l% S《红色烙印—革命文物的故事》 第1集( X9 p" J) ^% g, w5 K
本集主要内容: 一百多年前,《新青年》第二卷第一号见证了陈独秀、李大钊两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,在苦难中抗争的峥嵘岁月里,开辟中国革命新面貌的杰出贡献。百年沧桑,换了人间,《新青年》所高扬的爱国主义旗帜,将引领一代代中国青年勇立中华复兴的时代潮头。
7 F+ e( l! I0 s1 ~3 y$ f7 W
: {# c4 F f) L! ^9 a, v0 q, l7 c2 E/ s《红色烙印—革命文物的故事》 第2集8 C2 p8 R) c' I' y/ M$ A
本集主要内容: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中珍藏了六本泛黄的杂志,它们诞生于100多年前。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理论性机关刊物,存世极少,其中一期的首页竟然开了“天窗”。
* B, ^0 v5 X% Z9 c# ]5 D8 |0 z
5 [0 r- C- K+ e8 P《红色烙印—革命文物的故事》 第3集) V# G. B( B8 U! }" I* J, s* |5 L
本集主要内容:1921年初夏,张太雷在莫斯科经过反复斟酌和修改,终于完成了演讲稿。它宣告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第一次登上庄严的共产国际的舞台,发出自己的声音。
' \, i B* m c: w/ s9 r3 \- R- R! ^8 h A& l1 B, L' _
《红色烙印—革命文物的故事》 第4集
9 D' O& Y! w& d+ \7 M2 s# L! M本集主要内容:《国际歌》的旋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,而《国际歌》和瞿秋白之间还有一段特别的渊源。1923年6月15日,《国际歌》首次发表在《新青年》季刊创刊号上,这是我国最早能传唱的中文版,它的翻译者正是《新青年》季刊的主编瞿秋白。
{9 r' n4 \) K2 C8 Q1 F* u4 k+ ~% J/ e4 n
《红色烙印—革命文物的故事》 第5集. E8 k9 B, H* Y
本集主要内容:1920年8月,《共产党宣言》中文首译本出版,首印1000册被抢购一空,在那个风雨如晦的中国,《共产党宣言》仿佛暗夜之中的一道闪电、一束光亮。《共产党宣言》中文首译本现存12本,本集所拍摄的文物藏于东营市历史博物馆,全书只有56页,捐赠人刘世厚记了一辈子的话却是“它比我们的生命都重要”。
0 j' k! ^! E/ T! m& ]- Q) r5 H& P# V# ~! a$ }
《红色烙印—革命文物的故事》 第6集8 N4 ?9 m2 @4 b* T, ~
本剧主要内容: 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,是北伐战争时期工人运动发展的最高峰,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黑暗统治。中国工人阶级不怕牺牲,敢于亮剑的大无畏精神震动世界,载入史册。
3 z/ T' x: G, X1 x* O8 ~: X2 T
7 _2 |9 g% n% g' e; y# ~& d《红色烙印—革命文物的故事》 第7集
* J8 x5 O% g$ q4 C# p/ u7 @8 S4 V本集主要内容: 1933年春,中央根据地第四次反“围剿”取得重大胜利,为充分发挥青年在革命战争中的突击队作用,少共中央局于5月决定创立“少共国际师”。# M( V( k/ Z" L3 }; r
; c& L, K6 z2 E4 G* C2 W9 I《红色烙印—革命文物的故事》 第8集
- b3 K; S7 [3 m% @; h9 |本集主要内容: 长征是宣言书、长征是宣传队、长征是播种机,长征的伟大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力量。如今,战火硝烟虽已散去,但伟大的长征精神,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。 ( E# D' }9 P6 ^6 }0 a+ u O6 @
; [$ e) {. r7 d7 h9 F4 a
《红色烙印—革命文物的故事》 第9集
$ X. {) ~/ z# d0 k l本集主要内容:江苏省句容市的茅山新四军纪念馆,珍藏着两件国家一级文物——段焕竞、李珊夫妇的两张“中共七大代表证”。段焕竞是中共七大的正式代表,李珊则是候补代表。代表证用紫红绫布镶面,呈对折竖方形,这样两张简单朴素的代表证背后,却是一段历经千难万险的长途跋涉。# B4 l+ i, c1 m$ ]: n3 t! |, G
& r. C d2 k6 S3 _% V5 U) L
《红色烙印—革命文物的故事》 第10集
9 j- u3 q- P3 w! ]5 F本集主要内容:十员勇士架长虹,天兵飞渡顽军灭。“十人桥”木梯是国家一级文物,现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。这架破旧不堪的木梯,用铁丝与铁钉固定,粗糙的梯身饱经磨砺,深浅不一的弹孔清晰可辨,似乎在向人们讲述着淮海战役的激烈与荣光。
' N! `0 L/ R3 L7 N5 Y, B
5 w, I. A6 y2 P; L5 i$ l& O+ a
|